党员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员风采

喜迎“七一”│2025年“两优一先”风采录│优秀共产党员马光菊:教育战线上的先锋,用初心点亮育人之路

作者:马光菊    摄影:受访者提供    审核:马伟    责任编辑:党梅秀来源: 发表时间:2025-06-26点击:

马光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工作上兢兢业业、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爱岗敬业、热爱学校、严格执行师德规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主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党的精神,重视党的理论学习,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树立理想信念,诚实守信,尽职尽责。

在学院工作期间,长期担任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负责人、学院教学督导组组长。在学校评估关键时期,克服各种困难加班协助质评中心做好文件制度建设、评估材料的撰写和整理,承担全院教师磨课的组织工作以及任务落实。连续多年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积极推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建设在线开放课程;主持申报获批省级优秀基层组织;主持并完成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省级以上教研课题;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并公开发表论文。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学科竞赛培训,并指导学生团队连续四年获得省级特等奖、国家级一等奖等。在承担教学任务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育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成长发展,促使每个学生进步。作为班主任指导多名学生获得剑桥游学机会、考上知名大学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校对困难学生“一对一”帮扶活动,长期跟进帮助新疆籍学生郑同学纾解心理压力、增强自信、激发学习动力、提供实习资源直至顺利就业。疫情期间,利用课外时间线上补习指导多名家在西藏、内蒙牧区等偏远地区学习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自2023年7月服从学校安排到教务处工作以来,分管教研科、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工作,同时坚守一线教学。在评估整改工作中,对涉及本部门整改关键问题坚持调研,落实整改举措。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学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督导组织结构调整、基层教学组织结构调整、一流专业建设、新专业申报、课程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新形态课程建设等方面不断推进。在学校开展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指引下,积极推动数智化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新技术在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积极促进新形态知识图谱课程建设。每学期组织开展多轮课程思政工作坊;将专家进课堂、带领学生走进企业现场等环节融入校本课程《解行中国》教学改革;推动全国首门AI课《宪法学》建设并上线运行。深入课堂,发现优秀教师,抓重点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等。

工作扎实推进,不畏艰难。自2024年启动人培编制工作以来,在编制新版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坚持利用周末、节假日多种形式调研、学习,了解高等教育改革前瞻性问题。在分管领导指导下,顺利完成202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细则;分类培训各级各类相关人员,使其了解新版人培编制工作;深入学院详细解读新版人培编制指导意见确保指导意见落实落地,制定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计划,落实编制人员及编制进度;组织人才培养方案送审稿的多次形式审核意见反馈和跨学院课程存在的问题协调;多次到各学院(部)了解工作困难并协助解决,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按照计划完成。临时接任务,保质保量完成。2025年春季开学接到湖北省专业监测评估工作开始,在学校统筹安排下,教务处会同各职能部门迅速响应,以质评中心为主组织制定任务完成落实方案,与上级部门积极沟通,到学院讲解填报规则和要求,组织周末集中填报,仔细审核填报内容,全校齐心协力,历时一个多月时间完成36个本科专业在线评估的两套监测指标的填报,获得较好的监测评估结果。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教学评价面临着巨大挑战。上任以来积极推动督导组织结构调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化改革、教学质量管理平台的推广使用、校院联动强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重点工作。首次开展学校质量月活动,首次组织承办省内民办高校数智赋能教学质量建设研讨会,在全校形成质量文化氛围意识。通过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相关规章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教学质量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落实学院自查抽检、反馈、整改,落实台账管理制度,形成教学质量检查闭环管理。实行定期监测平台数据总结反馈及时解决问题。组织开展师生满意度调查、学生成长及教师教学体验调研、外聘教师教学质量分析、听课评价反馈、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信息员评价等,优化期中教学检查重点,不断完善“全过程、多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校院两级督导队伍管理建设、组织开展督导能力培训班。强化期中教学检查工作重点,组织校级教师代表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特别是外聘教师座谈,形成各督导小组每月汇报制度,积极培养学生信息员队伍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管理主动性。

作为一名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服务社会,获得社区表彰。

Copyright By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武汉学院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1225号 鄂lCP备100145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