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员风采

疫情背景下多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心得——信息工程学院数学教研室蒋磊老师

作者:    摄影:    审核:    责任编辑:党群工作部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发表时间:2020-03-04点击: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以来,对全国高校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构成巨大影响,稳定有序的线下教学活动受到阻碍而难以开展。2月初,教育部针对性地出台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在突如其来的疫情背景下,在线教学迅速成为一种替代方案流行开来。就目前来看,在线教学作为一种应急方案,其实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而言,都是一种较好的学习途径。自2月24日武汉学院正式开展线上教学以来,大多数老师从开始的完全陌生,到两三次课后的逐渐适应,甚至在群里全天候的交流教学心得,渐入佳境的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新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快感,这其实是一个挺有趣的过程。这里,就信息工程学院数学教研室开展在线教学来的一些经验或体会来做一个总结。

在疫情背景下,要想发挥在线教学的优势,除了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及时更新,更关键还在于重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教师起着主要的引导性作用,这不仅表现在精选课程、线上课堂沟通与答疑解惑上,还表现在课后作业的监督与检查等学习过程的方方面面。当然,这需要众多教师的付出与坚守,同时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与能量。数学教研室通过前期的多次沟通和广泛调研,从中国大学MOOC提供的资源中反复学习比对,挑选了多门适用于我校学生的SPOC资源,其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使用的是北京理工大学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现有MOOC作为异步SPOC资源,相对契合度较高且难易度适中,而本人有幸得到诸多老师信赖,作为该课程的团队负责人。

开课之前一周,教研室的老师已经提前进入状态了,组织开展了线上教研室会议2次(每次参加20人以上,包含外聘教师),还组建了数学所有科目的课程群,分组沟通过多次课程组也提前分配任务,制作线上ppt及互动练习题,及时分享经验。此外,通知学生提前安装腾讯课堂,升级最新版的QQ、腾讯会议、超星微助教等应用程序,并做好线上教学备案不少于2个。教研室内部也时常讨论热烈,就如何使用各类平台积极动员大家多次参加线上资源培训,并对多种直播平台做了充分演练,老师们相互作为师生进行开播试验,不亦乐乎。

教研室内部的教学交流分享

本人也特意在正式开课的前一天,通知所带的3个课堂学生在QQ群,慕课堂,腾讯课堂等几个平台做了一次课前测试,当然并未强制要求学生都参加,比较欣慰的是还是来了不少学生。虽然只是测试平台上课的效果和功能,但为了营造较好的师生氛围,我还是设计了几个有趣的小问题作为互动问答、自由讨论的演示,试图提前营造较为轻松的学习气氛。开课前的测试,是通过QQ群交流,采取慕课堂来做的简单问卷调查,一方面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条件和精神状态,同时熟悉教学工具,为正式教学前做热身。无记名投票的参与及互动,看得出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挺高。

开课前的测试,用慕课堂来做的简单问卷调查

开课前的测试,利用腾讯课堂直播共享PPT,并测试各项功能

正式开课前,通过QQ群发布公告,提前布置新课任务,让学生准备下次课的线上视频资源学习,对于网络不好的学生,也提前将配套课件文档发布给学生查阅学习。

提前发布公告并上传教学资料

由于中国大学MOOC配套的慕课堂工具在搜集学情数据等方面较为详细且无需安装,相对便捷,但是在高峰期存在服务器宕机等不稳定因素,故主要用来实施签到,问卷或讨论等不占用线上课堂时间的功能。一般,在上课前10分钟开启慕课堂签到,学生可直接通过小程序登陆班级进行打卡。课间或课后,老师可以针对性设计契合课程内容重难点的讨论主题,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参与讨论发表观点。老师可以同步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从而调整课堂的进度,并进行针对性讲解。而对于观点明确回答较好的同学可以手动点赞并加精,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激励。

利用慕课堂发起签到及主题讨论

除此之外,充分利用慕课堂依托中国大学MOOC的资源链接及实时动态的优势,较好的掌握学生对线上视频等资源的学习动态,对于进度较慢的同学可以适时予以提醒和督促。对于线上资源的学习情况,慕课堂所提供的较为全面的整体及分项数据,对于建立课程档案也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利用慕课堂提供的线下/线上学期数据

线上开展课堂教学主要使用腾讯课堂这个平台,QQ群课堂作为备案。经过几次线上教学实践,发现腾讯课堂相对比较稳定,也非常适合课堂互动。如课堂休息后快速集合打卡能迅速指导学生是否进入听课状;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题目发出答题卡,来动态收集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清晰高效。此外,设计一些供学生展示反馈理解程度的问题,通过举手功能也可以让有疑问的学生能够实时提出,并实时连麦进行互动。这些类似于线下课堂的板演,给予学生也一定的自由性和展示的机会,对于调动课堂气氛都是有帮助的。

腾讯课堂直播教学中将问题设计成游戏互动模式

腾讯课堂还支持记录并生成回放,便于学生复习巩固,需要指出的是,腾讯课堂对于教师而言只是支持一个课堂直播,学生加入以后,就会自动保存下次无需再扫码。为了避免出现串课或走错课堂等现象,可以在每次上课前讲课堂名称和内容修改成对应班级的名称及内容,这样提高了辨识度同时更方便归档整理。

腾讯课堂档案及回放资料

教学课程设置是教学内容的核心,与此相匹配的就是课后作业,这是教学的重要补充。我们主要采取集中形式:一是从SPOC中获取作业资源加以修改重组并导入平台;二是在平台中设置单元测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进行作答,系统自动批改,但这主要局限于较为简单,且答案必须非常唯一的客观题。的起始时间,通常是一到两天;三是设置作业的答案以及公布时间,通常是周末。对于开放性的主观题,则需要老师花费较多的时间来组织,且作业的完成依赖于学生的自主与自觉,如何不让教师的作用弱化。教师应该设计适量且较为便捷的课后作业,并有效检查。否则很难发挥作业的作用与功能。

我个人的做法充分利用好慕课平台和QQ群作业功能,挖掘线上教学的优势。对于客观题通过慕课平台上的资源来整合,以及线上课堂的互动问答来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主观题,则通过QQ群作业这一功能来实施。一般先在线上课堂来强调作业的要求,然后在课后发布到qq群中。由于疫情,学生大多在老家中闭门无法出行,部分同学连作业本都没有。因此,通过发布图片格式等电子文档型的作业上传到QQ群中,学生通过下载文档直接编辑,或者书面完成后拍照上传。老师能够第一时间收到并及时批阅,手机也能支持操作,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通过便捷的互联网工具,不但能及时掌握学生提交情况的动态数据,对于迟迟未交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一键提醒功能催促。课堂上通过5-10分钟评讲作业,进行反思和点评,对前课内容进行复习的同时,平稳过渡到新课内容,学生重复进行学习、设计、训练、评价,通过这种循环反复的学习和训练, 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深度和广度。

腾讯课堂、QQ群上提出作业及要求

QQ群作业批改

当然,在开展在线教学过程中,仍然会遇到一些不足之处,如开课高峰时段,全国高效同时使用教学平台,超越了最大承载用户量,必然使得平台系统难以承受,甚至出现卡顿和难以登陆等情况,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教学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对于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是初次接触某个平台,甚至同时准备几个平台,熟练度也不够。在使用过程中,一些问题就会自然而然暴露出来,无形增加了教学难度,降低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到师生的积极性。

相对传统线下课堂而言,线上教学会使得教师的管理职能与监督功能一定程度上弱化。线下课堂,由于师生处于同一间教室,上课期间总是面对面,教师对于学生的上课过程中学习状态和行为可谓一目了然。而线上课堂,由于是以互联网平台作为师生关系建构的主要途径,教师与学生并不处于实体空间中,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是基本上不了解的,教研室的老师通过多次教学沟通交流,均提到无法掌握学生的真实状态,哪些学生在认真听,哪些在挂机干其他事,都无法做到心中有数。所以,一定程度上,更加要求老师发挥主导作用,精心准备线上的教案和组织教学方式,通过设计有新意的问题,构建互动性较强的场景来吸引学生加入其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否则,缺乏实体教学环境,完全依靠学生自主学习,不太现实,特别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因为缺少互动回应,部分老师可能会觉得自己在对空气在上课。故而,如何进行有效管理与监督,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力,需要进一步实践和总结。

总体来说,在这场百年一遇的疫情背后,其实是一场全民动员的无硝烟战争。庆幸相对安全的同时,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员,深感教书育人对于学生精神层面上的扶正塑造的重要性。虽然开展在线教学遇到很多的困难,很多老师回老家滞留封闭在家中,甚至连硬件条件都没有。但是相比前线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这些都不算困难,老师们也都能秉承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精神,通过向邻居借电脑,网购笔记本,搜罗各种直播设备等办法,一一克服,切实贯彻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和武汉学院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线上授课等在线教学活动,尽最大力量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通过各方的合力,构筑及时沟通交流的机制,最终降低疫情的影响,最大限度实现“停课不停学”的目标。

相信非常时期的疫情下倒逼的教学改革,一定会激发老师探索更多不同于线下课堂的各种有效方法与方式,熟悉全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重建师生关系,相信也会获得对教学理念的全新认识。我也坚信疫情的胜利号角就在不远吹响,而教育也将迎来春天。

2020年3月3日写于黄石老家中

在老家备课

Copyright By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武汉学院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1225号 鄂lCP备10014564号-1